水质检测仪器的化学法和电极法在精确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和检测参数上:
化学法的精确度优势
化学法通过化学反应试剂的定量消耗来测定污染物含量,在多数情况下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尤其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数据的环境监测场景1。例如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检测,国家环保平台通常要求使用化学法仪器进行数据上传。其标准方法(如碘量法)被列为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权威性。
电极法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电极法基于电化学原理实现快速检测,优势在于实时性高、操作简便且灵敏度强3。适用于pH、余氯、溶解氧等参数的现场快速监测。但其精确度可能受其他离子干扰(如总氨检测时),且仪器维护成本较高。虽然部分电化学方法(如电化学探头法)也被纳入标准方法5,但一般更适用于对时效性要求高于绝对精度的场景。
综合建议
优先选择化学法:需长期稳定监测且要求环保数据合规的场景(如COD、总磷等);
选择电极法:对实时性要求高、检测频次多或需现场快速反馈的参数(如pH、余氯等)